志灵:到底是谁妖魔化了PX项目

法律法规网 dations
法律法规网  法律法规网 2011-09-16 08:20:46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曹成波教授说,网上“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区100公里才安全”的传言,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PX会致癌,或者导致畸形(9月15日《人民日报》)。
  关于PX项目的争议以及最终的结论,再一次证明有时候真理真的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事实上,从2007年厦门PX项目引起广泛关注开始,就已经有专家指出“PX项目离城区100公里才安全”是以讹传讹的说法。可是,这样理性的观点,却被湮灭在群情激奋的抗议声中,变得微弱而无力。而且,从厦门到大连,理性观点一再面临着无比尴尬的境地,其必须要面对PX项目一再被“妖魔化”的困境。
  不过,虽然专家又一次站出来为被“妖魔化”的PX项目正名,但我们并不能据此把PX项目被“妖魔化”归咎于民众的不理性。没错,PX项目的确没有像公众误解的那样,有那么严重的危害性,但不争的事实是,但凡化工项目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防护不当,与居民的“间距”过近,即便再小的潜在危险性,也可能转化为很大的直接现实危害。这种情况下,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最理性的做法是,与其相信理性的理论安全性,不如拒其于千里之外杜绝一切可能的危险性。
  这说明,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不能就事论事地要求公众保持理性。不少普通人之所以夸大PX项目的危险性,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不能充分感受到理性的社会中:资本在权力的庇护下,足以把一个危险系数极小的事情放大很多倍。
  这样看来,没有理性权力的运行对资本的有效节制,仅从技术层面探讨公众一个具体问题上的理性与否,注定是缘木求鱼。在这方面,还有不少类似“妖魔化”PX项目的例子。比如,前不久由国家安监总局出面澄清的重大事故35人死亡红线标准,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不假思索地信以为真,恰恰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在发生安全事故后,通过瞒报来设定死亡人数上限的做法。
  理性生活其实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追求,如果公众有正当的途径来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很少有人会选择不理性行为来表达诉求。因为,非理性的诉求表达不仅对于表达者来说成本过高,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在这个只有集体理性才能实现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时代,面对公众时不时出现的“充满理性的不理性”,我们的社会是否该多一点反思,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宁愿不理性”,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社会理性表达诉求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被严重阻塞了呢?
  (北京 志灵)
分享到:
相关: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