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雨量437毫米,91个市县发布暴雨预警,今明降水明显减弱
南方日报讯 (记者/谢庆裕通讯员/林良勋)今年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降水昨日来袭。受西南暖湿气流、低槽和弱冷空气先后影响,前日傍晚到昨日,我省大部分市县自西向东先后出现了大雨到暴雨,中南部市县出现了暴雨,部分市县出现了大暴雨,阳江的海陵岛、江门的台山沿海和上川岛出现了特大暴雨。
根据全省气象站网的监测,5月21日8时至22日22时,全省有8个自动气象站录得雨量超过250毫米,其中台山的海晏镇录得全省最大雨量437毫米,川岛镇录得最大时雨量106.6毫米。珠海、上川岛、信宜、高州、郁南、德庆、封开、怀集、汕尾、高要、电白、鹤山、阳江、中山等地的局部地方出现了8—9级短时雷雨大风,其中鹤山的址山阵风达31.2米每秒(11级)。全省先后有91个市县(区)发布了暴雨预警信号,62个市县(区)发布了雷雨大风预警信号。
广州市昨日上午和傍晚先后出现了暴雨,令假日出行和返家的市民有点狼狈,市内多处路段再次出现水浸街的情形。花都赤坭镇录得全市最大雨量112.7毫米,广州观象台录得雨量51.6毫米。这次强降水局地的雨量并不均衡,昨日上午番禺、南沙等地几无降水,但中山大学录得1小时雨量达46毫米,芳村出现了7级(16.3米每秒)短时雷雨大风。广州市气象台上午先后发布了暴雨黄色和今年首次橙色预警信号,短暂解除后,下午15时39分又再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6时07分发布了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今年首次启动了防暴雨二级响应。
截至发稿时,据雷达站网的监测,随着弱冷空气和低槽的南下,22日上半夜强降水回波还在影响我省中东部地区。
省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到24日我省降水明显减弱,并有望自西向东先后转多云天气。
江河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下
广州出现4处较重水浸,省防总暂未收到其他灾情报告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陈清浩通讯员/粤水轩)笔者昨日从省防总获悉,前昨两日,我省中南部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截至昨日22时,广州市共出现了4处较重水浸(青年公园、车陂北35号、天河立交、广汕二路231号)。截至昨日晚上笔者发稿时,4处水浸已全部处理完毕,省防总暂未收到其他灾情报告。
据省水文局统计,5月21日8时至22日22时,强降雨主要分布在江门、汕尾、中山、珠海、茂名、阳江等地,过程雨量大于100毫米的站点有94个,大于50毫米的站点有528个。过程雨量较大的站点有:江门台山市下川镇气象站372毫米、阳江海陵岛开发区站329.5毫米,江门台山市北陡镇石井电站294.5毫米。目前,全省各江河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
纵深
冷暖气流拉锯酿前汛期暴雨
6月降水将偏多一到三成
南面的海风让人感觉湿润温暖,而北方的冷空气也不时越过南岭山脉,仿佛不甘退出南粤。此时,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拉锯,强降水随之而来。
昨日的强降雨是上述典型的华南前汛期暴雨。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表示,广东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前汛期是华南的“特产”。
林良勋介绍,“前汛期”的由来和广东省的降水特点有关系。在广东省内,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降水都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时间段。一般来讲,4月至6月为第一个多雨季节,降水大多由冷暖空气作用、季风的暴发等所致;7月至9月为第二个多雨季节,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是主因。这两个雨季带来的大量降水会导致河水的显著上涨,因此叫做汛期。两个多雨季节时间一前一后,就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
研究显示,每年4月起,从广东自北向南降水明显增多。4月初,主降雨带主要位于广东北部,5月份广东主要的降雨带延伸到北部偏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一带,而到了6月,主降雨带就主要集中在广东南部。
前汛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适量的冷空气越过南岭,和海面上来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股力量在广东上空较量,带来了前汛期丰沛的降水。其二是到了5月中旬后,南海季风开始暴发,季风的北上受到陆地地形抬升等因素的作用,往往会给广东带来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有时冷空气东移出海,回流的潮湿东到东南风也会给广东带来暴雨。这就是华南“前汛期”最典型的特征。
省气象台台长冯业荣表示,今年我省前汛期(4—6月)降水将呈前少后多的特点,预计今年“龙舟水”仍偏多,6月份全省降水将比常年偏多一到三成。后汛期(7—9月)有5—7个热带气旋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其中1—2个强度较强。
谢庆裕 董永春
链接
热带风暴“桑达”生成
未来三天对我国无影响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今年第2号热带风暴“桑达”于5月22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逐渐向菲律宾以东洋面靠近,未来3天对我国海域暂无影响。
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今年第2号热带风暴“桑达”已于22日凌晨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大约188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0百帕。
预计“桑达”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菲律宾以东洋面靠近,强度将逐渐加强。但未来三天对我国海域暂无影响。
此外,随着冷空气的到来,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江汉等地迎来较强降雨,普遍出现中到大雨。南方的强降雨区将逐渐向东移动,江南、华南降雨较大。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24小时,广西东部、广东、江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还将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桑达”,名字来源于越南西北部的一条河流。
■深圳 今年首发暴雨红色预警
南方日报讯 (记者/孙颖 罗莎)昨日,深圳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截至昨日15时30分,全市平均降雨约75毫米,最大降雨为253毫米(龙岗葵涌)。深圳市气象台表示,昨日的降雨过程是今年以来最强的,市气象台也是今年以来首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记者从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截至昨日15时30分,除全市约40处地段出现短时积涝现象外,尚未收到其他重大灾情报告。据了解,深圳昨日上午开始出现间歇性强降雨天气,市气象台于昨日9时发布全市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并于13时在南山、福田、罗湖、盐田、龙岗、坪山新区及宝安区大浪分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受强降雨持续影响,市气象台于13时30分将罗湖、盐田、龙岗、坪山新区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
深圳市气象台昨日15时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联合发布今年首个地质灾害三级预报,提醒市民远离危险的边坡地带。据介绍,深圳各级三防部门已于昨日强化了防汛值班,降雨较大的各区都按照预案要求启动了应急响应。深圳市气象台称,23日深圳仍将有大雨到暴雨过程,24日起降雨明显减弱。
■相关报道
三峡水库补水长江中下游
日均输送3亿多立方米抗旱
据新华社电 因加大下泄力度,5月20日至22日,三峡水库水位下降近1米,意味着水库在释放长江上游天然来水的同时,两天内为中下游抗旱增加补水6亿多立方米。
按国家防总要求,从20日开始,三峡水库日均出库流量为1万立方米每秒,比入库流量大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至22日16时,水库水位已降至153.07米,较20日的起始水位下降了约1米。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通信调度中心数据显示,三峡水库在此区间原有存水约6亿立方米,现已释放至中下游,以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满足湖北、湖南两省中稻栽插等抗旱用水需求,缓解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引水和航运压力,并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目前长江中下游各水文站点水位明显回升。
日前长江上游流域出现降水,22日三峡水库来水见涨,并突破1万立方米每秒关口。但据三峡集团预计,未来两天内来水将出现回退。三峡水库此次补水进程将一直持续到6月10日长江汛期到来之前。
暴雨加大潮,河涌要泄洪,提醒市民: 下大雨时别下河涌玩
■广州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曾妮 通讯员/卢绍琨 吕钰莹)黑云压城,暴雨来袭。目前广州正处于汛期加大潮期,昨日上午的一场大雨,不仅使得市区部分路段出现较为严重的水浸,同时也给大小河涌带来了“龙舟水”。去年,广州市许多河涌经过治理之后都变身为“景观河涌”,这些河涌两岸都建设了一些亲水平台,成为市民平日里休闲游玩的场所。不过水务专家提醒市民,目前广州已进入汛期,河涌在下暴雨时成为泄洪渠道,届时水位和流量会猛增,因此市民在下大雨时不要进入泄洪河段,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昨日16时07分起,广州市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生效。昨日傍晚,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到市三防总指挥部,主持召开市水务、气象、水文部门会商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期广州市处于大潮期,可能出现洪潮碰头的局面,届时广州市中心城区内涌河水受外江潮水的顶托,内涝防御形势更加严峻。市三防总指挥部已要求各级三防部门切实落实各级内涝防御责任,及时排除防内涝安全隐患。
苏泽群在会上强调,市、区排水部门要注重东濠涌等景观河涌在暴雨期间的水安全管理,采取封闭措施,防止游人进入泄洪地段。排水部门也表示,将对荔枝湾涌、东濠涌等重点河涌实施重点监控。专家提醒,河涌除了景观作用之外,还有更重要的防洪泄洪作用。泄洪时,河涌的水位会上升,流量也会猛增,地势较低的亲水平台可能会被淹没,因此市民在下大雨时切勿到泄洪地段游玩,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链接 暴雨致荔枝湾周边内涝
昨日暴雨袭击广州,上午荔枝湾一小时降雨31毫米,由于雨势急,雨量集中,荔湾区恩洲直街、厚福北尾等地均有内涝,荔湾区出动100人抢险,并开闸泄洪,各内涝水位有所降低,荔枝湾涌部分水质受污染。胡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