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苍穹化龙魔阵,中国一级保护动物麋鹿遭受生态旱化威胁

法律法规网
法律法规网  法律法规网 2011-06-02 19:12:15

  新华网湖北荆州5月31日电(记者 刘紫凌 黄艳)5月24日早上,一只出生不到一个月的野生小麋鹿进入观测员望远镜的视野:它明显掉队了,在干旱的地面上走得很艰难,突然,它左后腿一沉,卡在了因干旱而开裂的地缝里,然后挣扎了几下拨出腿,一瘸一拐地继续走着,也许是寻找妈妈,也许是寻找湿润有水的地方。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李鹏飞在当天的观测日志上记下了自己看到的这一幕。

  “干旱不仅直接影响了野生麋鹿的水源,干涸龟裂的地面,麋鹿们走路的姿势都跟过去不一样,更加艰难了。”李鹏飞说,这是自1991年成立保护区以来生活在这里的野生麋鹿头一次经历如此严重的旱灾。

  起源于200多万年前的麋鹿同大熊猫一样,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喜欢在水草肥美的湿地环境生存。湖北石首市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江汉平原南苑,长江河道的多次摆动在这里形成了“九曲回肠”的故道,留下了以大片芦苇为基础的珍贵湿地生态系统。早在春秋时期的《墨子》中有“荆有云梦,犀兕麇鹿满之”的记载,是石首保护区为世界上野生麋鹿原生地的佐证。

  但去年11月以来的冬春夏连旱,致使保护区适宜野生麋鹿生活区域越来越少。李鹏飞说,占地2.3万亩的保护区里麋鹿可取水的天然水塘在这次干旱中90%以上都干涸了,现在保护人员要每天给麋鹿送水。“离江边水源比较远的地方,我们散布了30个水槽,每天用拖拉机送自来水去给它们喝。”

  干旱还造成草场退化,牧草干枯、长势很差,麋鹿的天然食物减少。走进保护区,经过一片草地后,是一大片干涸而且枯白了的土地,远处的湿泥地里,几只麋鹿静静地站着,像顶着一棵树一样的雄鹿鹿角上缠着枯草、沾满烂泥。很明显,这片干掉的土地曾是一片水域。如今这里滴水不见了,岸边的植物枯黄而矮小。

  李鹏飞说,浅水塘没了,沉水植物、浅水植物这些麋鹿喜欢的食物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苍耳、接骨草、天命精等旱生植物的疯长。麋鹿不仅不能食用,在里面乱窜的它们还将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到更多的地方。为了遏止旱生植物更广阔的生长,保护区给保护人员发了一把镰刀和一顶草帽,大清早就要去除这些杂草。

  在中国,麋鹿文化源远流长。传说周朝灭纣,姜子牙的坐骑就是麋鹿;屈原有“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之辞。各朝代有关麋鹿的记载和描述不绝于书,清乾隆皇帝更有“麋鹿解说”刻于麋鹿角,在中国道教的道观中也常能见到麋鹿像。

  由于环境变化,湿地减少,人为大量捕杀,麋鹿数量锐减,历史上还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1865年,博物学家、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将一只麋鹿标本运至法国,从此“麋鹿热”在欧洲兴起,不少麋鹿被偷运到欧洲。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最后一批麋鹿因为战火在故土中国销声匿迹。

  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经中英双方共同协商,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同年,英国的贝德福特公爵十四世,将饲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的麋鹿赠送给中国,首批20头麋鹿乘坐飞机回到故土。北京市政府在南海子皇家猎苑建立南海子麋鹿苑,面积960亩。

  随后的20多年来,中国已在北京、江苏省大丰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阳县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保护区,麋鹿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1000多头,野外种群已经完全不依靠人工饲养,自然扩散到新的栖息地。截至目前,中国的麋鹿数量增至近3000头,超过了全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麋鹿从世界濒危物种的“红皮书”目录中被拯救出来。

  除了极端的旱灾,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开发也给当前的麋鹿保护工作蒙上一层阴影。“过去1公顷土地可以养活一头麋鹿,现在2公顷才能养活一头了,因为水草少了。”李鹏飞说,让他更加苦恼的是,整个保护区环境的旱化趋势,这其中除了天气的原因,还有人为的因素。

  沿着荆江大堤,有不少意杨树林,成堆成堆的原木正等待商贩来装运。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是速生经济林,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麋鹿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看来,意杨树却是与环境争水的抢夺者。

  “这些树的吸水性非常强,它们所到之处,土地表层都是干旱的,而且会抑制其他喜湿植物的生长。”李鹏飞说,人类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环境的干旱。

  另外,围水养鱼也对麋鹿构成威胁。到保护区进行违法水产养殖的行为一直屡禁不止,雄性麋鹿到水域里觅食,不小心就会被渔网缠住鹿角。可怜的麋鹿在挣脱渔网的过程中,鹿角大多数都被折断,伤痕累累,甚至死亡。李鹏飞拿出过去的记录说,保护区不乏这样让人心痛的例子。

  在法律保护下,人类猎杀麋鹿的行为基本上被制止了,但是人口稠密地区的保护工作出现了水质污染的问题。李鹏飞介绍,1998年,天鹅洲长江故道与长江河道之间的自然连通被工程阻断,故道内的水成了死水,水体的自然调节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农村污染过的水进入保护区的一些水源地,影响麋鹿的健康。

  2010年3月,长江南岸三合垸的麋鹿因魏氏梳菌和嗜水气单孢菌感染致病,20多头麋鹿死亡。2010年4月,一些引用了污染水源的麋鹿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百头麋鹿因此死亡。

  李鹏飞希望能在故道入水口修建一个水质处理厂,将从岸上流过来的富营养化、农药化肥污染、人畜粪便污染过的水进行处理,“让清水流进保护区,是紧迫的事情”。另外,要科学调度长江和故道的水源,建立协调机制,兼顾麋鹿的保护和沿岸农民的生计。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去年8月,湖北省环保厅与英国WWT咨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合作编制《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规划》。这是湖北首次以国际招标的方式,为单一保护区编制规划,旨在将石首麋鹿保护区建成国际一流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副主任温华军介绍说,来自英国乌邦寺庄园、布里斯托动物园的专家利用遥感卫星监测保护区的湿地环境,目前保护区最适宜600头左右的麋鹿生存,超过这个数量环境的承载压力就会剧增,不利于麋鹿的生长。

  保护区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申报的对麋鹿生活区域病原微生物调查以及麋鹿体内病原菌和寄生虫的调查项目也已经进入审批程序,“极端气候越来越多,麋鹿不是遭遇洪水袭击,就是被干旱折磨,疾病变得更加复杂,这个项目将对下一步保护麋鹿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李鹏飞说。

相关: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