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方浩 翟文婷 -文/翟文婷 摄影/贾睿
为什么是策源?
冯波和联创策源(下称策源)正在开始拥抱属于自己的“秋天”。经过六年多的沉寂,他们准备好了“秋后算账”:仅仅今年上半年,策源收获了三个项目:奇虎360、世纪佳缘和网秦。
这并不是故事的高潮。如果说上述几个投资项目只是IPO前的临门一脚,那么,真正体现功力的早期项目,比如凡客诚品、兰亭集势、豆瓣……俨然已成为策源的下一波明星企业。从电子商务到视频,再到移动互联网,用一位投资人士的话说,几波热点,策源都已布好局。而且是在几年前,大多在天使阶段就已“下注”。
投行出身的冯波一直都是一个谜。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如果算上本次《创业邦》杂志的专访,总共不超过3次)。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早期投资,把这当成一门“手艺”。他出身良好,但生性叛逆,在坚持原则与不按规则出牌之间寻求平衡感。凡客诚品的创始人陈年(微博)说,“冯波极聪明,但有弹性。”
事实上,仅仅借助当年的投行经历,就足以让冯波在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留下属于自己的坐标:他帮助王志东完成了第一笔融资以及参与了日后对中国创业者影响极为深远的“新浪架构”的设计工作。冯波当年的另一个项目叫亚信。
1997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做了一期关于新经济的专题策划,邀请了全球各个领域最为着名的商人撰写评论,包括比尔.盖茨、安迪.格鲁夫和杨致远等人,冯波是受邀的唯一在华代表。那一年他还不到30岁。
但是,当冯波创立策源之后,他和他的团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2005年前后策源将赌注加注在无线和Web2.0,早期投资漫长的等待期和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突变期,曾让人认为冯波和他的团队可能会随着那些不可预测的早期项目“倒在沙滩上”。
到目前为止,冯波和他的团队至少还站在那里。策源合伙人赵维国与冯波共事已经超过十年,他说现在很多项目都是他们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投的。“现在我们的孩子长高了,这些项目也还在,而且看起来挺健康的。”赵维国笑称。
策源另一位合伙人元野把一份项目列表摆在了我们面前,你很容易把其中的一些公司与你的生活联系起来:凡客、兰亭集势、迅雷、豆瓣、乐淘、UCweb、PPS、点点、六间房、钻石小鸟……几乎都是从第一轮开始领投,不少项目还是从A轮跟到现在。
一位刚刚投资联创策源的LP评价,“如果这些企业最终相继上区,策源毫无疑问将是近年来回报表现最好的早期基金。”
8月的一个雨后的下午,在北京秦老胡同35号,那个被媒体反复提及的那个四合院,一位身着黑衬衫,浅色休闲裤,花色尖头皮鞋的高大男人,拉开一间客房的半扇木门,不说话,随手拽过一旁的灭火器“啪”一下抵住这扇门,然后大步迈进门来。“敞开门凉快些!”人未进门,声音已到。
冯波来了。
解密策源
这是策源的办公地点。一称这是清朝索额图家眷的住所,一称也是民国初年搞复辟的张勋宅邸。现在却是几家中国互联网明星公司的创始人经常出入的地方。策源的团队在几颗百年老树下跟他们喝茶聊天,顺便就把公事给谈了。
这符合冯波一贯的闲散和随意。唯有一样除外——“我出门喜欢戴帽子,否则感觉像没穿衣服一样。”冯波的工作状态很可能会遭到大部分中国投资人的羡慕与嫉妒。很少来上班,更别说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地看项目;一旦看上一个项目,果断出手;他应该感到幸运,赵维国、元野等几位合伙人的存在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看看风景。面对《创业邦》杂志,冯波坦陈策源的团队很执着,就像一群手艺人,在一个小作坊持续地做一件事。
策源第一期基金总额的30%都投给了陈年的凡客诚品。在完成投资的两期基金里,这是他们迄今为止投资额度最大的一个项目。而且凡客从第一轮到第五轮的融资,策源无不跟进。“尤其到第四轮和第五轮,我们的估值是很高的。他们每轮都进,我还是很意外的。”凡客创始人陈年对《创业邦》说。
对坚持投资的原因,冯波说:“做投资,一看区场好不好;二看生意好不好;三看团队好不好。结果凡客这三者都很好。”从投资凡客的第一天开始,冯波就是他们的大客户。他本人每年会从凡客购买大批消费卡送给朋友。“如果我没记错,去年他应该在我这里买了至少20万元的衣服。”陈年说。
而陈年不知道的是,冯波每年都采购近100万人民币的凡客购物卡,送给客户和朋友。 “冯波也是我们最大的个人用户。有时候我们新上的某款衣服,我还不知道,冯波就打电话过来,告诉我存在哪些问题。”陈年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冯波也是凡客的大赢家。如果根据媒介上报导的凡客目前至少35亿美元的估值粗算,策源已经拿到200倍的账面回报。在策源进入之后,兰亭集势、迅雷、豆瓣、乐淘、UCweb、点点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冯波眼中“互联网舞台上比较炫目的新锐”。
“未来20年,他们是从新锐进入主角的一个过程,这是必然趋势。”冯波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豆瓣还是创始人杨勃一个人维护的时候,一点商业元素都没有,他想找100万美金。但凡看过的投资人都说,“挺好,挺好”,可就是谁都不投,个个都在观望。策源投了,但不是100万,是200万美金。
“他们想占更多的股份”,这是杨勃的第一反应。在北京朝阳门,杨勃住所的附近,冯波给他解释,“100万美金用的时间不够,你出去再急于融资的话,会失去你的鸿鹄之志,把你的生活也会搞得很拮据,我们索性给200万美金。”杨勃接受了,出让了跟100万美金价值相差的股份。
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豆瓣准备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正好花掉其中的100万美金。事后杨勃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幸运儿,“如果不是当时策源的200万美金,我们会搞得很被动,不会那么从容地做完第二轮融资。”
2005年,在中国本土VC如雨后春笋般的冒进和热闹中,冯波拉上赵维国等人一起创办了联创策源。从第一天起,它就是要发掘和帮助新兴创业者,且成为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坚守早期项目投资的VC之一。如果讲得再细点,他们驻守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本营。除了一直盘算着但不敢下手的新能源,他们绝不侵犯其它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