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一医院的急救人员因嫌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太重,竟然见死不救,丢下病人开车离去,简直太令人心寒了。
12月17日上午9点,独居家中的72岁老人李桂敏心脏病突发,邻居闻讯后遂拨打120求助。当地媒体报道,急救人员看到老人80多公斤的体重后驾车离去。12月22日下午,漯河市120急救中心主任李某向中国青年网记者称,市卫计委现在已责成院方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同时卫计委还将对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希望全市医院能够引以为戒。
据漯河晚报消息,12月17日上午9点,72岁的李桂敏因心脏病突发在漯河市人民路会中小区的家中晕倒,邻居拨打120求助。当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人员到达后看到老人80多公斤的体重后表示:我们是救死扶伤,但不是老搬(搬运工的意思),遂驾车离去。最后老人在当地4位民警的帮助下被送往医院,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12月22日下午,中国青年网记者致电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今日已将此事所有的相关信息上报漯河市卫计委。漯河市卫计委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卫计委已经开会研究,将对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方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漯河市120指挥中心主任李某向记者讲,当时由一位女医生和一名女护士及一位男司机出诊,因老人的体重有80公斤,急救人员在向病人邻里求助时可能在沟通过程中产生了误解,医务人员在现场气氛在不太愉快的情况下返回了。
对于现场医务人员那句我们是救死扶伤,但不是老搬,李某称,因为急救中心不出诊,属于独立机构,所以并不清楚医生是否说过这句话,医院给急救中心反馈的录音中这句话是不存在的,同时也非常感谢患者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漏洞。
李某称,事情发生后立刻引起了市卫计委和医院的高度重视。漯河市卫计委有关领导已责成医院展开调查,同时安抚患者家属情绪,目前院方已取得病人家属谅解。市卫计委现在已责成院方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理,同时卫计委还将以官方的行政方式对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全市的通报批评,希望全市的医院能够引以为戒。
相关报道:
老人中暑晕倒路边120见死不救?回应称无车可派
热心市民正在照顾老人。网友供图
昨天,有市民在网上发帖称,南京一位8旬老人中暑摔倒,求助120竟遭一再推托,而且话务员态度恶劣。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老人晕倒路边,120态度冷漠
网友质疑
昨天,一位市民发帖称:8月6日中午12:00左右,在南京鼓楼区二板桥504号门前,有市民报警求助,称路上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中暑摔倒了,现正在太阳地下暴晒,民警随即前往现场。据了解,老人中午独自外出,途中突然中暑倒地不起。民警随即联系120,并帮助联系老人子女。可出人意料的是,120急救中心一位自称22号的话务员在接到警方求助时,竟要求民警直接用警车送老人去医院,声称现在120没车,并且称有困难找警察,理所当然。在民警再次向其说明老人中暑厉害,急需专业救护时,对方竟回了一句,你们自己看着办,然后便挂断了电话。约过了近40分钟,120才终于在民警和市民的一再要求催促下,姗姗来迟。
急救中心回应
当时确实无车可派,话务员没说过分的话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了处警的祁警官,对方告诉记者,当天中午的确有市民报警称,路上有一名80多岁的老大爷中暑晕倒了。来到现场后,当时已有两名女士在老大爷旁照看他,一边帮他扇扇子,一边给他补充水分。祁警官称,看样子老大爷已经有80多岁了,在两名女士的照看下,老大爷已经能微微坐起身子,不过还是说不出话来。随后,祁警官联系了鼓楼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并请求救护车援助。周围目击者称,大约过了40分钟,救护车才赶到现场,随后将老人送至南医大二附院治疗。祁警官告诉记者,在救护车赶到现场前,他联系上了老大爷的儿子。对方称,请民警代劳,将老人送至医院,双方在医院会合。接着,民警也赶到了医院,随后不久,老人的儿子和孙子也赶到医院,双方完成了交接。
昨天下午,记者也联系了南京市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该人士告诉记者,据他们的调查,网帖所述的情况并不属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确实有22号话务员,但是经过调查,网帖内容和事实严重不符。该人士称,经过调查,当天11点44分,120接到110后台电话,11点48分,话务员联系到了现场民警,并确认地址。不过,当时确实附近没有可调派的车辆。于是,11点52分,南京市急救中心调派鼓楼分站的车,并于12点10分到现场,12点43分,急救车将急救人员送到医院。至于网帖所说的22号话务员,该人士称,查询当时的通话记录,确实有一位市民拨打过120电话,也确实是22号话务员接线的。不过,根据通话记录,网帖中理所当然和你们看着办话务员根本没讲。话务员告诉这位市民,现在确实没有车,实在有困难可以找警察帮忙。根据南京市急救中心的调查情况,从接到电话到救护车抵达现场,根本没有40分钟。因此,网帖所述的情况根本不属实。
救护人员和急救车都在超负荷运行。一名业内人士称,救护人员上班时间是从早8点到晚8点,其间平均外出执行任务的次数是10到15次,多的可能达到17到19次。因此,他们的时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常常一个任务刚回来,想吃个饭,饭还没吃完,另一个任务就来了,无奈之下只有继续出任务,等任务结束回来以后再吃。该人士告诉记者,夏季救护车使用量更是到了一个峰值,尤其是最近高温天气,任务量激增。处理的病情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中暑、车祸、外伤等。另外,需要救治的对象主要还是老人和小孩,还有妇女。这类人群身体素质较低,容易出现突发状况。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季宇轩